揚·凡·艾克(Jan Van Eyck 1380/90~1441年)。凡·艾克比羅伯特·康平更加有名,對油畫技術的發(fā)展的貢獻更大,揚·凡·艾克被人們稱為油畫的發(fā)明者。凡艾克同他的兄長胡伯特·凡·艾克(H,VanEyck 1366—1426年)共同完成了許多作品。其中最著名的是為根特市教堂畫的“根特祭壇畫”。揚·凡·艾克結束了尼德蘭藝術的那種平面、僵硬、缺少空間感和明暗的繪畫風格,開始在明暗、透視和油畫技巧上進行大膽探索改進,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,他在肖像畫、風俗畫以及風景畫方面都有較大的貢獻,為尼德蘭繪畫發(fā)展開辟了新的道路。
畫作《喬瓦尼·阿諾菲尼與妻子》是畫家艾克創(chuàng)作于1434年的一幅油畫,又名《阿爾諾芬尼夫婦像》?,F由倫敦國立美術館收藏。畫家凡艾克在《阿爾諾芬尼夫婦像》這里描繪了尼德蘭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,凡艾克用極其細膩的筆調,逼真地刻畫了年輕阿爾諾芬尼夫婦夫婦倆的肖像?!栋栔Z芬尼夫婦像》這幅畫中,所有的細節(jié)都描繪得逼真而一絲不茍:明亮的陽光透過窗子,照射到室內來,男子的皮絨大衣泛著高貴的紫色,棕色的披風富于垂感,女子的服飾也很有特點,細看上去,綠色的長裙與白色的頭巾在質感上表現出明顯的差別。掛在墻上的念珠晶瑩剔透,而用來撣床的掃把則是毛茸茸的。更令人驚嘆的是畫家對吊燈與鏡子的描繪,裝飾考究的銅制吊燈散發(fā)著金屬的光澤,而下方的鏡子邊緣上還畫著十個表現基督生平的小故事……這些對色彩、光線和微小事物的關注不禁讓人想起在林堡兄弟《時序祈禱書》里中世紀畫家表現出來的偏好。然而,這里的一切不僅僅是美好的裝飾,而且都如同自然的鏡子一樣真實存在著。這種真實不是出于馬薩喬那樣的對形體、空間、比例的分析和概括,而是來自于畫家對自然本身的欣賞和追求,他陶醉在細節(jié)的世界里,洞察最平凡的物象中蘊藏的奧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