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孟頫(fǔ)(1254年10月20日[1] —1322年7月30日[1] ),字子昂,漢族,號(hào)松雪道人[2] ,又號(hào)水精宮道人、鷗波,中年曾署孟俯。浙江吳興(今浙江湖州)人。元初著名書法家、畫家、詩人,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、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;其父趙與訔曾任南宋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。
在趙孟頫的古木石竹畫中,《疏林秀石圖》是一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如果說蘇軾、米芾等人提倡和開啟了文人繪畫中的水墨寫意技法,那么到趙孟頫時(shí),書法用筆的筆墨意趣已被推向全面成熟階段。畫中幾乎每條線、每個(gè)點(diǎn)都包涵著書法的用筆,正如他在跋上所題的那樣,以“飛白”畫石、“籀筆”寫木、“八法”寫竹,濃、淡、干、濕、方圓、使轉(zhuǎn)、快慢、疾馳,無不體現(xiàn)著畫家的文學(xué)、書法修養(yǎng)和用“寫意”抒發(fā)胸中之情的豪邁氣概。趙孟頫繪竹石,強(qiáng)調(diào)“以書法入畫”,此幅繪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間,以飛白法畫石,以篆書法繪樹,純用水墨表現(xiàn),是其“書畫同源”之理論在繪畫實(shí)踐中的具體體現(xiàn),也是元代文人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