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洪綬(1599~1652),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、詩人。字章侯,幼名蓮子,一名胥岸,號老蓮,別號小凈名,晚號老遲、悔遲,又號悔僧、云門僧。漢族,浙江紹興府諸暨縣(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(zhèn)陳家村)人。
本冊為絹本,共十二幅圖卷。凡畫有關(guān)季節(jié),必具深刻細致觀察力與生活體驗。能反應(yīng)季節(jié)變化者,在天莫若云、雨、雪、月,在地莫若水,樹、山、花,在動物莫若鳥、獸、蟲、魚,在人莫若漁、樵、擔、讀,每一個季節(jié),每一處變化,每一處相摩,每一處溫情,每一個輪回……
這里選其中四幅以饗讀者,從中可窺作者是如何運用藝術(shù)手法描繪一年四季節(jié)之變化的。第一幅于“疏”中見春之生機。畫數(shù)株成林,枝條紛披,花星點點,舞動畫面,書屋清凈,主人臨窗觀雙鶴,回廊曲折,僮仆結(jié)伴送書食。畫面以廊屋上高樹紛披的枝條營造主題氛圍,枝條的飛舞與廊間僮仆的行走打破了冬的寂靜,動是含蓄的,默默的,又是沖動的,枝條上的花星與屋前的翠石點醒畫面,春天已經(jīng)來臨了,生機已經(jīng)萌發(fā)。第十幅于“遠”中見秋之散淡。畫中竹籬村落臨清流,叢樹漸禿,岸上旅人呼船家,畫面空曠疏落,以水氣相貫,真“秋之為氣”也!使人頓生空曠欲歸之感。此幅前景土坡低矮,有助于營造“遠”之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