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賓虹(1865 年1月27日——1955 年3月25日),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,生于浙江金華,成長于老家歙縣潭渡村,初名懋質,后改名質,字樸存,號賓虹,別署予向。近現(xiàn)代畫家,擅畫山水,為山水畫一代宗師。六歲時,臨摹家藏的沈庭瑞(樗崖)山水冊,曾從鄭珊,陳崇光等學花鳥。精研傳統(tǒng)與關注寫生齊頭并進,早年受“新安畫派”影響,以干筆淡墨、疏淡清逸為特色,為“白賓虹”;八十歲后以黑密厚重、黑里透亮為特色,為“黑賓虹”。
《山水圖軸》主峰突出,小峰簇擁,畫得嚴實堅厚,給人以厚實蒼茫之感。山石樹木運筆飛動,全以筆勝,也以墨勝,密不透風,疏可走馬,骨法用筆中透出生動氣韻。流泉溪澗,留有委婉曲折的空白,其勢婉轉流動,顯得跌蕩空靈。畫幅滿紙云煙,但并不促迫,沒有滯塞之感,計白當黑得到了生動的體現(xiàn)。由于層層錯落,并無上重下輕之弊。構圖平中出奇,實處見虛,足見黃賓虹冥心玄化之匠心。風貌獨特、筆墨俱佳的《山水圖軸》是他的畫論主張在紙上“用兵”的有力例證,也體現(xiàn)了他渾厚華滋的風格及意境郁勃澹宕的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