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圣謨(1597年—1658年),字逸,后字孔彰,號易庵,別號甚多,有子璋、子毗、胥山樵、胥樵、古胥山樵人、兔鳴叟、蓮塘居士、松濤散仙、大酉山人、存存居士、煙波釣徒、狂吟客、鴛湖釣叟、逸叟、不夜樓中士、醉瘋人、煙雨樓邊釣鼇客等,浙江嘉興人。祖父項元汴,為明末著名書畫收藏家和畫家。伯父項德新也善畫。項圣謨自幼精研古代書畫名作,曾由秀才舉薦為國子監(jiān)太學生,但不求仕進,沉心于書畫,山水、人物、花鳥無一不精。早學文徵明,后追宋人用筆之嚴謹,兼取元人韻致。畫面布局大開大合,筆法簡潔秀逸,極富書卷氣息,品格高雅,境界明凈。
本幅自題:“偶尋鹿跡來游此,坐聽松風亦爽然。庚寅登高日寓江城西郊,喜此二言,驟筆補圖。項圣謨?!扁j“胥山樵項伯子”等印3方。“庚寅”乃清順治七年(1650年),項氏54歲?!暗歉摺睘橹仃柟?jié)之古俗。據(jù)題可知此圖系項氏于順治七年重陽節(jié)與友人登高時為吟得佳句而繪。作品畫云崖霧涌,長松虬枝,高士臨流吟賞。樹石用筆渾厚沉著,人物線條圓秀樸拙,意境清曠高古,具項圣謨山水人物畫的典型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