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萱(公元713—7 5 5 年),唐代畫家,[3] 京兆(陜西省西安)人,開元時曾任史館畫直?!吧破鸩荨?,對亭臺、樹木、花鳥、皆窮其妙,尤擅長仕女畫。在《宣和畫譜》所載繪畫作品中,有不少是描繪貴族婦女游春、梳妝、鼓琴、奏樂、橫笛、藏迷、賞雪等悠雅閑散生活場景的畫跡。畫中的貴族婦女大都具有曲眉豐頰,體態(tài)肥碩、服裝頭飾繁縟華麗的突出特點,被稱做“綺羅人物”。在他之前,以婦女為專題的繪畫不多,專畫婦女現(xiàn)實生活的就更少見,象顧愷之《女史箴圖》一類的畫,大都是和宣揚封建道德戒規(guī)相聯(lián)系的。從這一角度看張萱畫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婦女題材,有一定進步意義。
《搗練圖》是唐代名畫,作者是唐代畫家張萱,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。1860年“火燒圓明園”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,現(xiàn)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。《搗練圖》卷是一幅工筆重設(shè)色畫,表現(xiàn)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。這幅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,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、織線、熨燙三組場面。第一組描繪四個人以木杵搗練的情景;第二組畫兩人,一人坐在地氈上理線,一人坐于凳上縫紉,組成了織線的情景;第三組是幾人熨燙的場景,還有一個年少的女孩,淘氣地從布底下竄來竄去。